人生要想成功确实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尤其是身处现在这种压力巨大、节奏特快、竞争激烈的现实生活之中,就更是难上加难了。有不少朋友说,已经是“三十而立”的年龄了,但是还几乎是一无所有,到底该怎么办呢?其实,成功从来都是不怕晚的。我们不妨从刘邦的大器晚成说开去,也许能从中得到一定的启示。 众所皆知,刘邦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和军事指挥家,也是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出生于普通的农村平民家庭,被俗称为“草根皇帝”,民间甚至称之为“无赖流氓”。然而,不管怎么说,刘邦的大器晚成和卓越功绩是铁的事实,他的历史地位和贡献也是不可否认的。刘邦建立了汉朝,对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而他的政治智慧、用人之道以及对人性的深刻理解,同样也是值得肯定的。 刘邦虽出身农家,却不喜欢也不会种田,年轻时就是一个“小混混”,游手好闲,甚至到了37岁,还一事无成,到处骗吃骗喝,连老婆都没能娶上。45岁时,因私放役徒成了通缉犯。48岁时,才崭露头角,成为农民起义军的领袖之一,并带兵反秦。51岁时,被项羽打得丢盔弃甲,父母、妻子都被抓了。然而,到了55岁时,他终于赢得楚汉之争,仅用7年时间,便统一了天下,建立了汉朝,从此君临天下。57岁时,出征匈奴被围,幸得脱险。 刘邦在62岁衣锦还乡时,写下了一首大气磅礴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大风劲吹啊,浮云飞扬。我统一了天下啊,才衣锦还乡。怎样才能得到勇士啊,为国家镇守住四方。刘邦的这首《大风歌》不仅是表达他个人情感和政治抱负的诗歌,也是对汉朝初年政治、军事形势的深刻反映。虽然只有十分简短的3个语句,却传达出了了刘邦对于国家未来的担忧以及对于忠勇之士的渴望。 刘邦虽然年轻时很不成器,甚至很是荒唐,但是他却是一个豪放粗犷,又善于结交人、团结人、使用人的人,重要的是,他在年轻时就有了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所以,他的大器晚成不仅有一定的基础,而且绝对不晚。应该说,刘邦对于中华民族,尤其是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等,都做出了极其突出的贡献。历代史家对他都多有称赞,连毛泽东主席都评价他是“封建皇帝里边最厉害的一个”。 人生是复杂多变的,也是反复无常的。有人少年得志,也有人大器晚成。从理论上说,人生从来就没有太晚的开始,只要能正确起步,并奋起直追,努力拼搏,一旦时机成熟,就能成就大事业。人的成功之路也许会受到种种客观因素的制约,从而会影响到你的进取,但是成功总是不怕晚的,只要目标准、方向明、干劲足,哪怕是起步较迟了点,也不要紧,因为一切皆有可能。大家以为如何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