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万物,各有其形;人生百态,各有其道。老话说“十个指头有长短”,人生价值从来都不是整齐划一的。社会阶层的立体结构、家庭背景的天壤迥异、机遇缘分的千差万别,使得每个人的社会贡献,绝不可能等量齐观。芸芸众生熙熙攘攘,有人站在时代潮头引领变革,也有人在平凡岗位默默耕耘,注定无法人人都能功成名就、青史留名。 但不管是栋梁之材,还是砖瓦之料,都是一栋房屋不可或缺的构件。比如“燃灯校长”张桂梅,在云南大山深处创办免费女子高中,拖着病体家访劝学,帮助两千多名女孩走出大山、改写命运。只要我们在各自的人生坐标上,竭尽所能发光发热,履行生命赋予的使命,平凡的人生也自有其厚重的意义。 人生不必非得惊天动地、轰轰烈烈,把平凡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同样值得喝彩。正如诗曰:“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哪怕身处方寸天地,只要心向广阔,不断突破自我,便能在岁月长河中留下独特的自己,这何尝不是对生命的深情回应?有个手工达人,将天马行空的创意,转化为实用有趣的手工制品,在短视频平台收获数百万粉丝。我们没能活出龙摆尾虎生威,也可以活出鲤翻身船撵浪,只要条件允许,努力做成最好的自己,也就不白活一回了。 “花开花落自有时,人生成才各有期”。大自然的四季更迭,深藏着人生哲理:桃花在春日里绽放,菊花在秋风中盛开,梅花则注定在冰雪天凌寒。人生亦如此,有人少年得志,有人大器晚成,年岁从来不是衡量做事的唯一条件。西周开国元勋、政治家军事家姜子牙,出身寒微,半世辗转,70岁之前只是一位普通的农民。直到古稀之年终遇明主,辅佐姬昌,灭商盛周,先后辅助了周朝四代君王。 圣贤倡导“吾日三省吾身”,这不仅是道德修养的准则,更是自我超越的良方。我们需要像匠人琢玉般,敢于批判固有思维,打破习惯的枷锁,向过去的自己发起挑战。作家余华在《活着》初稿失败后,反复修改叙事角度和人物设定,让这部作品成为中国当代文学的经典。 做成什么像什么,为世界留下自我的印记。若已在某一领域崭露头角、有所建树,更应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以更大的格局、更宽的视野,为人类社会创造更多价值。 尽人事,听天命,尽管世界不会因你而改变,你却可以在人生路上全力以赴,让生命绽放独特光芒,这也就是不白活一回了! (作者:■高俊仁,总公司办公室 刘萍转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