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北港市场情绪整体偏强,价格涨幅明显,但快速上涨后下游出现恐高心理,交易转淡,价格进入横盘阶段。国庆节后,市场预期虽乐观但操作趋于谨慎,加之铁路检修限制集港,港口库存未明显累积,可流通资源偏紧,上游惜售推动报价上涨,而下游对高价抵触情绪增强,致使价格在冲高后趋稳。随后,因部分铁路取消发运优惠,发运成本上升,上游基于成本支撑挺价情绪再度升温。主产区煤矿价格经历下跌后逐步消化成本压力,部分采购需求释放,带动价格由跌转涨。受矿价上涨影响,北港价格再次上行,但下游仅维持少量刚需与投机采购。此后,尽管铁路再度推出优惠政策,但在国铁限制批车、港口控制到货菜单以及煤矿涨价加剧市场恐高情绪等因素共同作用下,港口库存未能有效累积,上游捂货惜售行为促使报价快速拉升。随着北港市场煤价格持续走高,终端抵制情绪进一步强化,部分需求转向进口煤与长协煤,北港市 场情绪再度回落,呈现趋稳态势。 从价格走势看,国庆节后至今,主产区煤价整体呈上涨趋势。10月底因铁路取消发运优惠,煤矿价格一度下跌以消化成本压力,随后再度回升。随着价格持续走高,市场恐高情绪逐渐蔓延,下游采购积极性减弱,部分煤矿价格出现稳中小幅下调。以陕西榆林5800大卡煤种为例,节后至10月24日价格从567元/吨上涨至640元/吨,累计上涨73元;经历月底回调后继续上行,尽管11月11日小幅下调3元/吨,但产区价格表现依旧偏稳,当前价格已达671元/吨,较节后累计上涨超 过100元。 当前港口市场受煤矿价格高位支撑,到货成本持续高企,叠加市场优质资源偏紧以及对冬储需求的普遍预期,价格表现总体坚挺。近期市场情绪虽有所回落,但上游挺价意愿较强,低价货源稀缺,价格呈现短期横盘态势。以CCI5500大卡报价为例,截至11月11日价格为829元/吨,较10月9日上涨123元;尽管10月底市场情绪一度转弱,但在铁路取消发运优惠等短期因素支撑下,价格仍保持横盘偏强运行。 受内贸煤价上涨带动,进口煤性价比进一步凸显,终端对其采购需求保持稳定。同时,在印尼雨季影响装运、外盘价格表现坚挺以及海运费用上涨等因素共同推动,进口商投标价格持续上行。以CCI进口3800大卡为例,截至11月11日报价为60.5美元/吨,较10月9日上涨6.7 美元。 从供应角度看,10月份主产区产能利用率呈高位震荡态势。月初因倒工作面、设备检修及事故等因素,供应一度收紧;随后部分煤矿复产,但露天矿受降雨影响,供应恢复有限。至中旬,安全检查趋严导致局部停产,加剧了供应紧张局面;月底,尽管此前因安监停产的煤矿陆续恢复,但又有部分煤矿因完成月度任务而主动停产,致使产区供应整体恢复缓慢。进入11月,尽管生产条件改善的煤矿增多,但在安监持 续趋严的背景下,预计煤矿供应仍将维持偏紧态势。 据中国煤炭资源网数据显示,截至11月2日,本期三西地区160样本煤矿产能利用率89.34%,较上期减少0.94个百分点。近期大部分煤矿生产正常,少数煤矿倒工作面影响生产,加之近期巡视组进驻产地, 少数煤矿出现减产,致使坑口供应受限。 国家统计局数据进一步印证了上述情况,2025年1—9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原煤产量累计35.7亿吨,同比增长2.0%;但7月至9月单月产量已连续三个月同比下滑。这一趋势与7月以来国家能源局推动煤炭“反内卷”、严格“查超产”等政策密切相关,相关措施有效抑制了不规范产能释放。加之今年主产区汛期降雨偏多,共同因素作用下 供给端呈现收缩态势。 国外煤炭进口方面,根据海关总署数据,2025年1—10月我国煤及褐煤进口量约3.46亿吨,同比减少11%;其中10月单月进口4173.7万吨,环比下降9.3%,结束了自7月以来连续三个月的增长态势。进口回落受多重因素影响:国庆长假导致交易活动阶段性放缓,国际海运费快速上涨推高采购成本并引发部分终端观望,以及印尼降雨频繁延长矿山生产与装运周期。展望11月,印尼RKAB审批、持续雨季及俄罗斯降温封港等因素仍将制约进口供应;同时国内在安监趋严背景下煤炭供应亦预期偏紧,可能推动内贸煤价继续上行。在此情况下,终端为控 制成本或转向进口煤采购,预计进口煤价格将保持较强支撑。 库存方面,前期主产区煤价大幅上涨带动终端积极采购,煤矿产销整体平稳,但近期随着市场进入横盘阶段,下游观望情绪加重,部分煤矿库存出现累积。不过从整体看,煤矿库存水平仍处于低位。据中国煤炭资源网数据显示,本期160样本煤矿总库存391万吨,较上期减少 7.7万吨。
|